地名不仅是区位的标记,更是文脉的传承、历史的痕迹,近期,苏州市民政局公示苏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豪泰配资,昆山市千灯镇“千灯浦”“承福井”上榜。
千灯浦(汪宇陆 摄)
千灯浦又名尚书浦,河道的形成可追溯至五代十国的吴越时期甚至更早,吴越时期形成的塘浦圩田系统中便有千墩浦。曾经大大小小的船只满载货物从这条水道出发,各种各样的商品也沿着这条水道进来,对千灯的经济发展以及民生福祉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如今的千灯浦,是省骨干河道名录中的重要县域河道,也是昆南区域洪涝水南排淀山湖的重要通道,具有治涝、供水、生态、景观等功能。近年来,千灯积极整合两岸农文旅资源,着力构建“一浦两园三桥八景”水岸景观廊道,推动母亲河焕发文旅新活力。
展开剩余54%承福井(汪宇陆 摄)
承福井又名顾坚故居古井、千灯老街古井,始建于明朝初期,系顾氏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凿,1965年疏浚。位于千灯古镇南大街顾坚纪念馆门口,是一口双眼井,青石圆形井栏,花岗岩铺就井台。承福井自建造以来,造福了千灯百姓起居生活,供给了最重要的水来源,见证了千灯古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,形成了独特的井文化,增添了古镇人文内涵,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物质依托。
此前,千灯镇已有多个地名入选苏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首批入选的“千灯”作为古镇名,见证了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;“歇马桥”作为古村名,与南宋抗金往事密切相关……漫步今日千灯,秦峰塔巍然矗立,尚书浦静静流淌,承福井畔苔痕斑驳。这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地名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文化血脉的传承者。
千灯秀(汪宇陆 摄)
近年来,千灯镇积极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,顾炎武故居经修缮提升,焕发新生;“千灯·秀”以现代光影激活古镇夜游,成为文旅新亮点;古村歇马桥通过风貌保护与业态更新,实现“古村焕新颜”,塑造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……
下一步豪泰配资,千灯镇将持续完善保护体系,以“保护与开发并重”的方式,延续江南古韵,让更多承载着千灯镇记忆与乡愁的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、永续利用。(汪宇陆)
发布于:北京市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