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”姓牛操盘
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
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当刘禹锡笔下的燕子掠过千年时空,那曾象征皇家贵族的“王”字,早已汇作中华大地上浩荡的姓氏江河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云雾,走进“王”的世界,感受那份贯穿千年的厚重与鲜活。
“王”姓源流
王姓之始,来源繁多,如百川归海,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多元基因。抛开赐姓和他族改姓,王姓源流主要有三。其主脉之一肇始于周室贵胄,为姬姓王氏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:“王氏出自姬姓。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,其子宗敬为司徒,时人号曰‘王家’,因以为氏。”而后,其逐渐衍化为两大王姓望族,一为琅琊王氏,二为太原王氏。周灵王太子晋亦是王氏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。姬姓之王的另一分支——京兆王氏,起源于魏国信陵君无忌。魏被灭后,其子孙被称“王家”,遂以王为氏。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亦佐证了这一源流:“周文王少子毕公高之后,封魏。生公子无忌,封信陵君。秦灭魏,时人以其故王族也,谓之‘王家’。”
王姓源流之二出自子姓,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云:“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,此子姓之王也。”纣王荒淫无道,比干多次犯颜强谏,反遭杀害。其子孙因比干原是王子,遂以王为氏。
展开剩余81%王姓源流之三来自妫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书,王姓“出于北海、陈留者,则曰舜之后也。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,齐人号为王家,此妫姓之王也”。秦末,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,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,田安也随之失去王位,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。
太子晋公像(图源:馆藏
《中华王氏大成总谱.第三部,琅琊王氏总谱》)
馆藏“王”姓
四川省图书馆现藏有1949年后王姓家谱54种,谱籍地分别为四川省(30种)、重庆市(8种)、陕西省(1种)、浙江省(1种)、黑龙江省(2种)、全国(12种)。在四川省境内,成都市、资阳市、巴中市、泸州市、达州市、德阳市、广元市、广安市等地均有王姓家谱流传。(详见文末《馆藏1949年后王姓家谱目录》)
馆藏1949年后王姓家谱
王姓堂号
王姓堂号繁多,其中“三槐堂”极负盛名。相传周代宫廷外种三株槐树,大臣朝见王帝时,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三公面向槐树而立,后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。
“三槐”堂号典出于北宋兵部侍郎王祐。王祐以植槐之举明志:手植三株槐树,并慨然立誓“吾之后世,必有为三公者,此所以志也”。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到了宰相,他的孙子王素成为工部尚书。苏轼曾撰《三槐堂铭》,盛赞“郁郁三槐,惟德之符”。这方镌刻在槐荫里的堂号,早已超越血缘符号,成为德信立世、诗礼传家的精神活碑。
三槐堂
(图源:馆藏《三槐李浦王氏》)
名人故事
书圣王羲之,出自琅琊王氏,他对白鹅的痴迷书写了艺术史中的一段传奇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中记载:“山阴有一道士,养好鹅,之往观焉,意甚悦,固求市之。道士云:‘为写《道德经》,当举群相赠耳。’羲之欣然写毕,笼鹅而归,甚以为乐。”隐居山阴时,王羲之偶然见到道士所养的一群白鹅,顿时痴立忘归。羲之欣然闭门一日,笔走龙蛇书就五千言,提笼携鹅而归。王羲之通过观察鹅的叫声和神态,逐渐融入其书法艺术之中,所写的鹅字一笔而过,被称为“一笔鹅”。书圣的这份痴绝化作了永恒印记,李白有诗:“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黄庭换白鹅。”当鹅掌拨开清波,涟漪里荡漾的是书圣以天地为宣纸、以生命研墨的永恒碑帖。
王羲之像
(图源:馆藏《〈百家姓〉新解》)
读者朋友们,本期寻根之旅又将和您说再见了,您还知道哪些关于王姓的故事呢?您还想了解哪一姓氏的渊源和故事呢?欢迎大家留言分享。咱们下期再见!
寻根之旅
参考文献
can kao wen xian
[1]徐铁生编著.百家姓新解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7.
[2]袁义达,邱家儒主编.中国四百大姓 上[M].江西:江西人民出版社,2013.
1949年后馆藏王姓家谱目录
wang xing jia pu mu lu
温馨提示:馆藏1949年后家谱藏于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,仅供馆内阅读,不外借。
供稿:地方文献部(典藏部)
撰写:黎静捷
排版:王青娅牛操盘
发布于:北京市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